旱涝灾害是什么 中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旱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2021-01-20 15:13:43
来源:佰佰安全网

中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旱涝灾害,是气象灾害的一种。气象灾害是由大气圈物质变化或异常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境异常,而导致降雨量过多或过少造成的。如降雨过猛过大,持续时间长,城市、水库、农田等地方的水不能迅速排除就会形成涝灾。而长时间不降雨、或降雨量少,各地水补给不足,就会形成旱灾。

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为什么中国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

城市内涝灾害

如何应对洪涝灾害

旱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建立监测防灾网络

建立监测防灾网络,我国已经建设了3.5万个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和地下测井点,形成了遍布主要水域的监测防灾网络。有了全面的监测防灾网络,对于暴雨的预测就能有效避免暴雨带来的灾害,对于干旱的预测也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小一定程度的灾害。利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灌溉排水技术有效减小灾害破坏程度。

2、兴修水利工程

防洪防旱首先应该治理大江大河,对黄河、淮河、海河、长江等主要江河的流域进行疏通、疏浚,沿岸堤坝进行了整修和新建,不断提高湖泊水库江河等调蓄洪水能力。分洪蓄洪为了减少特大灾害造成的损失,不使大中城市和重要工、矿基地遭到洪水破坏,在大江大河沿岸,选择低洼地带建立分洪、蓄洪区水库。

旱涝灾害在中国有哪些影响

全国在春夏季节会出现旱涝灾害,由于我国地处亚热带、在大陆东岸、太平洋西岸,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的强弱进退是影响旱涝灾害最重要的原因.夏季风弱,北旱南涝,夏季风强,南旱北涝。

还有就是不合理 的开发资源,造成生态破坏. 我国生态资源短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已成为导致自然灾害在空间上蔓延、在时间上加剧的重要原因。

旱灾 hanzai

旱灾 (drought) 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如何预防洪涝灾害

如何应对城市内涝灾害

遇到洪涝灾害如何自救

怎样预防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疾病预防知识

发生洪涝灾害如何自救

如何应对旱涝灾害

应对旱涝灾害办法:

1、人工降雨,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选择耐旱作物等措施,结局了人畜饮水和基 本农田抗旱用水。

2、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3、对洪涝灾害还要加强监测和预报

旱涝起因

1、地壳板块滑移漂移,导致表层水分渗透流失转移,使地表丧失水分。

2、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

3、天文潮汛期所致。

4、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没有涵养水源。

5、没有顺应洪涝和干旱汛期规律,做到洪涝时蓄水涵养,干旱期取水调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动态平衡。

什么是旱涝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

旱涝灾害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

涝灾:由于降水 过多,地面 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 原因是,积水深 度过大,时 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 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 不足,根系部 呼吸困难,并产生乙 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 生长,甚至 造成作物死亡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土壤肥力。土壤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绿色植物生长的基础。肥沃的土壤,能够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如腐殖质、氮、磷、钾等)、空气和热量。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实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土层1厘米,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吨,同时带走6吨-15吨氮、10吨-15吨磷、200吨-300吨钾。计算表明,仅仅黄河每年所携带的泥沙中含氮、磷、钾等养分就达数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

旱涝灾害对生态有哪些影响

洪涝灾害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引起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洪涝灾害淹没了农田、村庄、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生产秩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传染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1.疫源地的影响

由于洪水淹没了某些传染病的疫源地,使啮齿类的动物及其它病原宿主分散、迁移和扩大,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钩端螺旋体病因洪水引起疫源地的扩散、多次暴发流行。如安徽省1971年水灾曾暴发钩体病10多万人。1975年河南驻马店也因水灾暴发钩体病360万例、1963年河北、1986年广东梅县和广西龙州的洪灾之后都有钩体病暴发流行。

出血热是受洪水影响很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洪水的淹没,啮齿类动物园的种群发生变化,野鼠楼息地的改变引起疫源地的变化,多次出现水灾后的出血热暴发流行,如1983年湖北荆门有洪水发生出血热的暴发流行。1991年安徽水灾时出血热的老疫区淮河流域遭灾,扩大了疫源地,出血热的发病比上年增加了68.1%。

关键词: 旱涝灾害 原因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