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
明信片是一种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投寄的载有信息的卡片,投寄时必须贴有邮票。其正面为信封的格式,反面具有信笺的作用。优点是不用信封,缺点是篇幅小而无隐密性,亦称为“邮片”。明信片所写的内容公开,可被他人所看见,内容通常不涉及隐私权之虞,故称为明信。在某些地方明信片邮资较普通信函资费便宜。依据中国邮政业务说明,一般民众可自行印制明信片但不得标志“中国邮政”,因此许多人会称邮局发行之明信片为“邮政明信片”(postal card,带邮资符),而民间印制者则以泛称之“明信片”(postcard)指称。
它是利用明信片一社会大众广泛使用和接受的通信方式为载体,来展示企业的形象、理念、品牌以及产品,或者展现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感等,是一种新型的广告媒体。
中文名:明信片 | 外文名:POST CARD |
适用范围:国际通用 | 诞生时间:1865年10月 |
中国境内邮资:0.8元(不超重) |
1明信片的诞生
明信片如今各国流行,多姿多彩,堪称邮苑中可爱的小花。至于明信片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恐怕不少人未必知晓。
明信片的问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据史籍载,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是他到邮局邮寄时,邮局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将画片装下。画家正为难时,一位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就悄然诞生了。从这一点来说,明信片是艺术家和邮政职员的共同发明的。同年11月30日,在德意志邮政联合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有人提议,为了写信方便,可以使用一种不需要套封的信件——明信。但因代表们意见不一,此提议未被采纳。
1869年,奥地利一位博士发表文章建议,应该开发明信片,并将其列为印刷品邮件,以降低邮费价格。奥地利邮政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维也纳邮局正式发行。因此,奥地利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明信片的国家。
由于明信片使用简便,邮资便宜,深受人们欢迎,奥地利仅3个月就投寄了300多万张。德国邮政部门闻讯后大吃一惊后悔不已,并于1870年7月正式发行了明信片。紧接着,英,美,法,瑞士等国的明信片也相继问世。
中国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发行于1896年,为竖长方型,左上角印有"大清邮政"字样,蟠龙和万年青图案,已成为今天珍贵的文史资料。在民国16年(1927年)三月,适值交通银行开业20周年,当时的交通部为此特准发行纪念明信片一组,计4种,正面用红,绿,紫三色套印,邮图系帆船,反面则图案各异。这就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发行纪念明信片,只可惜印制甚少而且属于非卖品,仅供临时馈赠之用,因此成为邮品中的珍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了多种题材,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精美明信片。可以这样说,明信片是反映国家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的艺术品,包括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丰富资料。这种内容简单,没有保密性质,邮资略低于信函,邮寄简单方便的明信片,很受国人的青睐。这是因为它既能和一般信函一样起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作用,又能让更多的人欣赏玩味,乐趣无穷。
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水平的提高,中国明信片的设计越来越精美,花样不断翻新,功能也不断增加,如有的厂商将自家的产(商)品广告直接印在上面,以扩大和提高其知名度。还有一种派生出的个人明信片,已成为一种时髦邮品。总而言之,风靡全球的明信片,是人们广结朋友,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工具。据媒体报道,中国邮政发行的明信片,其发行量逐年增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2明信片的功能
中国明信片功能的演变:
一、通信功能
二、宣传功能
三、收藏功能
四、保值功能
五、载体功能
六、专用功能
七、广告功能
3明信片的特点
1、邮资广告明信片依藉中国邮政形象及庞大的通信网络实力为背景,广告可信度高。
2、明信片是人们日常习惯使用的一种通信方式,有着广泛的社会消费基础,形象亲切。
3、邮资广告明信片可进入全国乃至全球邮政大网流通,其广告传播范围广,可谓无处不达。
4、邮资广告明信片由于其传播是“二次式”,寄件人和收件人都是广告客观受体,广告接触频次高,是本小利大的广告新媒体。
4明信片种类
1.以发行目的和邮政运输方式分类,覆盖面大,科学性强, 明信片收集者都根据这个方法进行收集整理,明信片目录的编纂也据此确定体例。按此分类则有:纪念邮资片、特种邮资片、贺年邮资片、旅游风光邮资片、圣诞邮资片、附捐邮资片、军用明信片、普通邮资片、航空邮资片、管道邮资片、专用邮资片等等。其中专用明信片又含多种,例如中国发行的希望工程、咨询、寻医问药、回音卡等邮资片;国外则有政府机关专用、公务、包裹、地址变更(图1)、广播猜奖(图2)、职业介绍、邮政储蓄、统配商品定货专用邮资片等等,不一而足。
2.以设计形式分类。明信片的设计形式最能引起人们注意,可以唤起各种层次收集者的兴趣。如美术明信片、本册式明信片、广告明信片;非纸质邮资片,如塑料压制的立体图明信片(图3)、木质明信片等等。
3.以明信片上的邮资效用来分,则有本埠邮资片、外埠邮资片、国际航空、加盖改值、免资、邮资已付、予销邮资片(图4)等等。
4.专题集邮则以邮资明信片上的图文内容作专题分类,并以专题名称称谓。如图文有舞蹈素材,则称舞蹈邮资片。
5还有的集邮者将实寄邮资片作了品种分类,那就是首日实寄片、 挂号邮资片、欠资邮资片、盖有各种戳记或贴有邮政签条的邮资片,如贴有地方附加费签条的附加费邮资片等等。
5明信片的制作方法
规格设定
尺寸:中国标准邮资明信片规格统一为148mm×100mm,制作时一般留2mm出血,即制作尺寸为152mm×104mm,为保证印刷质量,制作分辨率最好至少300dpi,制作时采用CMYK颜色模式,黑色应选用C0M0Y0K100(%)。以上为标准尺寸,不必拘泥于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改变尺寸,没有硬性的规定。可以自己找到喜欢的尺寸进行设定。要知道卡片的风格和尺寸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排版印刷
1. 选择你需要做成明信片照片。
2. 制作明信片的正面。新建一个A3大小的空白图,将这些照片按照A3的尺寸进行排版,照片及新建的A3图层的像素均为:300dpi,务必记得留出血线。
3. 制作明信片的背面。按照相同的方法,将设计好的“明信片背面”进行排版。背面的尺寸及四周空白的距离务必与正面一致。假如不设计背面也可。
4、 选择纸张。最好是250G以上的,这样的纸比较厚,邮寄过程中不易折坏。纸张的材质方面,铜板纸/哑粉纸皆可。大致可选择的为300g至200g之间的纸。卡纸分为铜版和哑粉两种。铜版纸比较亮,哑粉纸比较暗。
5. 打印/印刷。如果是印制少量明信片,建议去图文店,印刷厂印刷成本太高,而且印刷厂一般不会接受小批量印刷。假如是大批量的话,倒是可以去印刷厂问问价格,因为印刷的效果确实要远远好于图文店印制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数码打印。价格一般在10元左右并且是双面印刷。
* 一般图文店会帮你排版,一般不收费用(不确定),但是建议自行排版,虽然比较麻烦,可安全第一。
* 打印/印刷可能会出现偏色,建议先打印一张看效果,等颜色完全确定好了后再批量印制。
* 如果你选择打印,一定要问清店家墨水是否防水,如果是遇水就化的那一种,建议你换家店吧。
* 打印完成后让图文店用专业的机器帮你裁切,如果只有1、2张,图文店拒绝裁切的话,只能自己动手。
注意事项
关于出血线:因为在印刷的版上印刷不会那么精准,简单来说,就是在你预定的尺寸之外,再留点空白。出血线主要是让印刷画面超出那条线,然后在裁的时候就算有一点点的偏差也不会让印出来的东西做废。一般来说,出血3mm,或者2mm,最少1.5mm。
关于铜板纸和哑粉纸的区别:普通的铜版纸在涂布涂料后又经过超级压光机压光,表面平滑度高、光泽度好。表面强度高。抗张强度高,印刷时网点光洁,再现性好,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商业印刷中常用来印刷彩色广告。画册和包装纸袋等。哑粉纸正式名称为无光铜版纸,在日光下观察,与铜版纸相比,不太反光。用它印刷的图案,虽没有铜版纸色彩鲜艳,但图案比铜版纸更细腻,更高档。一般哑粉纸会比铜板的薄并且白,更加吃墨,并且比较硬正,不像铜板纸很容易变形。
6明信片收藏的误区
明信片种类众多,只有在收集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谨防明信片收藏进入误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之一:不收集非邮制明信片有的收藏者认为,邮制明信片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邮政用品,不管明信片上是否印有邮票图案,均是正宗邮品。因此,只收集邮制明信片,而把非邮制明信片拒之门外。这种观点有失偏颇。非邮制明信片在贴足邮资以后,同邮制明信片一样可以用于通信,而且经过实寄也是一件很好的邮品,为什么不能收集呢?事实上,许多非邮制明信片,如各地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风光明信片、文物明信片、珍稀动物明信片、花卉明信片、人物明信片等,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误区之二:不收集普通邮资明信片
有的收藏者认为,纪念邮资明信片、特种邮资明信片、风光明信片等印制精美,发行量少,增值快,因此,只收集这些邮资明信片,而不收集普通邮资明信片。普通邮资明信片虽使用时间长,发行量大,但常有不同的版式和印次,收集这种邮资明信片,有利于编组邮集。而且,我国现今发行的普通邮资明信片,邮资图案丰富多彩,印制也越来越精美。更为可喜的是,有的普通邮资明信片正在形成系列,如以花卉作为邮资图案的明信片,就是编组专题邮集的好素材。收藏者应抓住时机,否则悔之晚矣。
误区之三:不收集免资明信片和作废片
免资明信片是邮政部门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发行的一种未印邮资的正宗邮品。它真实地反映了特殊时期的邮政史。有的收藏者认为它不是正宗邮品,不应该收集,这也是不对的。
免资明信片发行量少,使用时间短,收集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有的免资明信片今天已十分珍贵。如1929年发行的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全套36枚,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拍卖,成交价高达4.2万元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邮电管理局于1983年10月9日为纪念“世界通信年”和“万国邮联成立109周年”发行了免资明信片。之后,福建龙海、河北邯郸等地也相继发行了免资明信片。这些免资明信片,如今在市场上均成了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误区之四:不收集错体、变体片
从邮政窗口正常售出的错体、变体片十分稀少,故市价极高。最着名的错体片有《中银大厦》和《贵州风光》,如《中银大厦》错体片曾在1997年4月的邮市高潮中被炒到3000多元,现价格尽管大幅回落,但仍达到1200余元。此外,还有各种错色、漏色变体片和更为少见的倒印片也值得一藏。
有的收藏者不加区别地把错体、变体明信片一概视为废品,觉得收集它毫无意义。还有的收藏者觉得错体、变体片固然稀罕,但常有不法分子进行伪造,为避免上当,所以对它敬而远之。这都是消极的,收藏者绝不能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