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李渔的“真爱” 在隋末一度承载了“物人感应”的使命

2021-06-23 14:43:32
来源:南方日报

友人寄来家乡特产杨梅,酸甜可口。东方朔《林邑记》云:“邑有杨梅,其大如杯碗,青时极酸,熟则如蜜。”那么大个的杨梅还真是没见过,寻常吃到的,只是和小时候玩的玻璃球差不多,就像《齐民要术》所引言:“(杨梅)其子大如弹子,正赤。”

不知为何,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的文徵明,不吃杨梅。“士人诮之”,他作诗以解嘲,“天生我口惯食肉,清缘却欠杨梅福”云云。与文徵明相反,李渔则酷爱杨梅,其《闲情偶寄》有长篇论述。

李渔先为自己的嗜好寻找理论上的依据:“凡人一生,必有偏嗜偏好之一物。”空口无凭,举例为证:“如文王之嗜菖蒲菹,曾皙之嗜羊枣,刘伶之嗜酒,卢仝之嗜茶,权长孺之嗜瓜,皆癖嗜也。”他认为“癖之所在,性命与通,剧病得此,皆称良药”,这一点医书是解释不通的,而自己之嗜杨梅,比前人“殆有甚焉,每食必过一斗”,够吓人的。某年“疫疠盛行,一门之内,无不呻吟,而惟予独甚”,他便问家人杨梅上市没有。家人“未敢遽进”,先偷偷去咨询医生,医生断然否定:“其性极热,适与症反。无论多食,即一二枚亦可丧命。”虽然极端,但家人信了,“而恐予固索,遂诡词以应,谓此时未得,越数日或可致之”。但李渔家临街,“卖花售果之声时时达于户内,忽有大声疾呼而过予门者,知其为杨家果也”,家人掩饰不住,就告诉他医生说现在吃了有危险,李渔说他懂什么呀,快去买,“及其既得,才一沁齿而满胸之郁结俱开,咽入腹中,则五脏皆和,四体尽适,不知前病为何物矣。家人睹此,知医言不验,亦听其食而不禁,病遂以此得痊”。吃个杨梅,至于那么夸张吗?李渔这是真爱。

杨家果,就是杨梅了,李渔还说过李子是“吾家果”,字眼一致之谐谑吧。《世说新语》云:“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坦有天来找他爸爸,“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水果中因为有杨梅,孔坦便跟小孩子开玩笑:“此是君家果。”不料小孩子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李渔说:“唐有天下,此(李)树未闻得封。天子未尝私庇,况庶人乎。”开玩笑讲,杨修的话大有此中意味。《启颜录》认为杨氏子是晋朝杨修,我们知道东汉也有个杨修,很出名,自幼好学博闻,后来服务于曹操,一举一动把丞相的心思猜透,令曹操十分忌惮。加上杨修站在曹植一方介入了夺嫡事件,了却了卿卿性命。晋朝杨修长大后如何,可惜史书无载。

《本草纲目》云,杨梅“有红、白、紫三种,红胜于白,紫胜于红,颗大而核细,盐藏、蜜渍、糖收皆佳”。白杨梅还真没见过,往往是红或紫,红得发紫,又当为一色。《栖霞阁野乘》云,有一豪奢之辈“尝于春日市飞金(金粉)数斛,登塔顶散之,随风扬去,满城皆作金色”。这还不够,“又尝从洞庭山买杨梅数百筐,于雨后置桃源涧,遣人践踏之,涧水下泻,其色殷红如血,游人争掬而饮之”。在凡物皆药的李时珍那里,杨梅又能“去痰止呕哕,消食下酒”,他还引王明清《挥麈录》的记载,说核仁主治脚气:“童贯苦脚气,或云杨梅仁可治之。郡守王嶷馈五十石,贯用之而愈。”至于杨梅树皮及根,煎水,漱牙痛;服之,解砒毒。

能不能用药都在其次,杨梅确是个好东西。司马相如《上林赋》夸饰天子上林苑中的水产、草木、走兽、台观之胜,其中“梬枣杨梅,樱桃蒲陶”,乃“罗乎后宫,列乎北园”的品种。江淹《杨梅颂》堆砌了华丽辞藻,“宝跨荔枝,芳帙木兰。怀蕊挺实,涵黄糅丹。镜日绣壑,炤霞绮峦。为我羽翼,委君玉盘”云云。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云:“宋时,梵天寺有月廊数百间,庭前多杨梅、卢橘。”苏东坡因有诗云:“梦绕吴山却月廊,杨梅卢橘觉犹香。”东坡应该很喜欢吃杨梅、卢橘,他的另一首更有名的诗也不忘联系二者:“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意思的是,不光东坡,前人每将杨梅与荔枝相提并论。田汝成还说了:“客有言闽广荔枝,无物可对者,或对以西凉葡萄。予以为未若吴越杨梅也。”文震亨《长物志》亦云:“杨梅吴中佳果,与荔枝并擅高名,各不相上下,出光福山中者,最美。彼中人以漆盘盛之,色与漆等,一斤二十枚,真奇味也。生当暑中,不堪涉远,吴中好事家或以轻桡邮置,或买舟就食。”文震亨是文徵明的曾孙,与祖宗对杨梅的态度倒是大相径庭。

《池北偶谈》云:“隋末酸枣邑所进玉李,一夕忽长,清阴数亩。”这天晚上,院中人还听到天空飘来的一句话:“李木当茂。”炀帝想把树给砍了,左右曰:“木德来助之应也,不可伐。”又杨梅、玉李同时结实,炀帝问哪种果子更好,院中人答:“杨梅虽好,不若玉李之甘。”炀帝叹曰:“恶杨好李,岂人情哉!”时民间又有歌谣云:“河南杨花落,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果自然成。”那么,手下人可能是实话实说,炀帝则对未来似乎生出预感。

杨梅作为一种水果,在隋末一度承载了“物人感应”的使命,算是其身上被涂抹的一层文化色彩了。

作者系南方日报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 2 2 3 5 7 6@qq.com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豫ICP备202003533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