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标铁柱与南诏铁柱是什么 唐标铁柱与南诏铁柱的作用介绍

2021-08-03 14:15:36
来源:春城晚报

清末草根诗人孙髯翁撰写的闻名遐迩的昆明大观楼长联,用“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句十六个字,就简约地概述了四个历史时期中原中央政权对以大理为中心的云南地方政权的作为。

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在长安“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准备到滇池进行水战,征服云南大姓氏族政权,打通通往印度的路径。

唐标铁柱: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用品,作镇纸用。据《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赵匡胤)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元跨革囊:据《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其中,对唐标铁柱,史家及民间均颇有争议,争议点,一是唐标铁柱的地点,二是目前尚存的弥渡南诏铁柱是否就是唐标铁柱。这里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当时的史实。

史载,公元7世纪中叶,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在南方与唐争夺四川边境和洱海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利益和安全。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唐朝派遣唐九征为讨击使,率大军击毁吐蕃在大理地区建筑城堡,拆除了吐蕃在漾水、濞水上的铁索桥,切断了吐蕃与大理地区的交通,并“率兵出永昌郡千余里讨之”。唐九征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于是就立铁柱彰显功勋。至于铁柱立于何处,《新唐书·吐蕃列传上》说“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就是说唐标铁柱在滇池边。此后,由于唐王朝内部腐败,地方官员胡作非为,造成与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恶化,铁柱在南诏阁逻凤时期被毁,唐标铁柱的发生地也就因传说多样,而又无实物佐证成为千古之谜。

唐标铁柱究竟在哪里?云南学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在洱海地区,但具体位置没有定论。此外,还有唐标铁柱在漾濞、姚安、祥云、弥渡、滇池等地之说。我详究各家观点,赞成唐标铁柱在漾濞之说,理由为:

其一,在血战取胜之地立铁柱纪功,并悼念阵亡将士合情合理。唐九征打败吐蕃的决胜之战是在点苍山西麓漾濞境内进行的,这是一次艰苦惨烈的战斗。吐蕃军向西败走,唐九征才“率兵出永昌郡(今保山)千余里讨之”。

其二,立铁柱还具有界碑的作用。据记载,建造铁柱时,在柱上刻有疆界地图,唐九征立铁柱为界碑,把漾濞江以东的漾濞及洱海地区纳入唐朝疆域。此后,吐蕃与唐朝多次争议“蛮中”即洱海地区的权属问题,唐朝均以铁柱上的疆界地图为依据,来证明此地区属于唐朝。所以铁柱既然是界碑,就应该立在疆界上,而没有道理立在苍山以东的滇池、姚安、祥云、弥渡等地。

其三,铸造铁柱所用的材料是两座铁索桥的铁,不易长途搬运,只能就地浇铸。当时吐蕃为打通与西洱河地区的交通,在“漾水”(漾濞江)、“濞水”(顺濞河)上修建铁索桥,建筑城堡并派重兵镇守。唐九征打败吐蕃后,拆毁城堡,斩断两条江上的铁索桥,用铁索材料铸成铁柱纪功,顺理成章。

综上三点,唐标铁柱应该就在漾濞境内,具体地点,可能就在漾濞江和顺濞河的附近。有人振振有词地说,唐标铁柱就在弥渡,而且铁柱至今尚存。不错,弥渡太花乡有一铁柱庙,中供一根铁柱,但此铁柱非彼铁柱,这是南诏铁柱,而非唐标铁柱。

南诏铁柱,又称崖川铁柱、建宁铁柱或天尊柱,现存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太花乡铁柱庙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柱高3.3米,直径0.33米,由两半七段浇铸合成,重2069公斤,柱顶呈三莲瓣形,在丫口之间,各安有一金色龙头,上覆铁锅一口,铁锅表示上天,寓意顶天立地,永镇山川。柱体中段有直列阳文楷书“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二十二字,“建极”为南诏十一代国王蒙世隆的年号,相当于唐代咸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872年。

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最盛行的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平定南蛮后,收缴兵器,铸铁柱纪功,后由南诏国王蒙世隆重铸。实际上,南诏铁柱的建立,是滇西地区早期的山地民族对树崇拜的延续和发展,祭柱是古老的宗教祭祀形式,融合了民族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天地崇拜于一体,著名的《南诏图传》画卷上就绘着9人跪拜铁柱,图上的铁柱顶端还有五色金翅鸟。后来由于佛教的传入,人们又将祭柱与庙祀结合起来,称铁柱为“天尊柱”,“天尊”是佛教语言,意为至高无上的尊者。于是,铁柱也成了佛教的纪念柱。直到现在,弥渡西山的彝族民众仍视铁柱为神柱,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都要到铁柱庙祭祀铁柱老祖,以求来年人畜平安、农业丰收。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时评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 2 2 3 5 7 6@qq.com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豫ICP备202003533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