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铎(1802-1889)字振庵,又字梅村,号悔翁。江宁府江宁县(今南京市西南部市区)人,是清代中后期著名学者,也是中国最早提出人口思想的人物。
著名学者
汪士铎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年轻时曾因家贫做过旧衣店和糕饼店的学徒,但他非常勤奋好读,求学心强,先后从学于祁鹤藻和钟山书院山长胡培翠。清道光二十年(1840)中举,时胡林翼为江南(今安徽江苏上海辖区)乡试副主考,汪士铎与胡林翼之间的关系,即始于此际。汪士铎中举后,曾先后四次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均落榜。
自此,他淡于功名,十年间苦读撰述,又一度经商,常与魏源、薛慰农等交游,以课徒为业。还曾应胡培翠之召,至安徽绩溪主讲胡创办的东山书院。
汪士铎读书极多,涉猎甚广,不但苦读,而且勤记,每有心得,便随手记在书上,以至于“各书上下方朱墨交错”。苦读之余,他还勤于著述治学,一生著作多达七十余种,涉及经学、史学、文学、声韵学、训诂学和地理、方治、治军及人口理论等,且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清咸丰三年(1853)三月,太平军占领江宁府城(今南京老城区),当时清廷一般臣僚均闻风而逃出城隐匿,而汪士铎却留在城内,到太平军军营自荐其才,遂被聘为太平军军师之职,为太平军提出了很多建议,但到该年年底,他认为太平军“无道”,则借故出走,逃往安徽绩溪,以课徒为业。
1859年汪士铎又入湖北,得到湖北巡抚胡林翼的信任,充当了胡的机要幕僚,为胡出谋划策,并讲学于箴言书院,与曾国藩、刘坤一等人交往甚笃。
1864年清朝军队湘军收复江宁府城,标志着太平天国割据政权被摧毁,汪士铎遂重返金陵,主要以著述为业。当年太平军上层得知汪士铎投奔清廷后,十分气愤,遂将其宅焚毁(有说被族人纵火焚毁)。他的大部分著作即毁于这次大火中,仅存已刊刻的《南北史补志》《水经注图》《附汉志释地略》《汉志志疑》 及他的一些诗文、笔记等。这次他重返故里,先居于城西仓巷,后对金沙井老宅重做整修,即迁于其内,不久,受聘入主清江南官书局,与莫友艺、刘毓松、张文虎等分任校勘,成为金陵知识界领军人物。
这段时期汪士铎主要著述有《汪梅村先生集》《乙丙日记》《悔翁笔记》等。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于江宁学使黄漱菁的推荐,汪士铎被授予国子监助教。清光绪十五年(1889)七月七日去世,终年八十八岁。
提出人口论
汪士铎一生著述甚多,其中他在《乙丙日记》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人口思想和主张,大胆地提倡晚婚和节制生育。即“人多之害”论,这在当时社会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
早在1853年,汪士铎从江宁府城出走逃至安徽绩溪,那是一处偏远的山区,他见当地早婚风气十分盛行,人口过快增长,则深感忧虑。他以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为依据,认为“天下人丁三十年加一倍”。由此,他断定当时徽州的人口因早婚风气的盛行,“二十年即加一倍”。而生活资料的增加却要慢得多,他认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百姓的贫困,社会动荡不安和人口质量下降等恶果。
从控制人口增长出发,汪士铎提出了一系列大胆的主张,如提倡晚婚。定“三十而娶,二十五而嫁”,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加重多子女的赋税,提倡男女独身,宣传节育避孕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等。这些主张在一百多前的封建社会中提出,确实是骇人听闻的。
旧宅曾为“干王”府
汪士铎故居位于今南京城南金沙井34号至38号。当年其故居被焚毁后不久,太平军在其废墟上构筑了一座“干王”府。“干王”洪仁玕是洪秀全堂弟、太平天国割据政权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1850年冬,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反清战争,洪仁玕从家乡召集五十个反清人士赶到广西时,太平军已移营他去,追赶不及,他只好折回家乡。
洪仁玕回乡后曾组织过一次反清暴动,失败后逃往香港,并与外国传教士有较多交往。在香港他先后住了七年,以教外国牧师汉文为业,在此期间,好学不倦、业精于勤的洪仁玕留心考察了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结识了不少海内外的朋友,其中包括中国第一个留美的知识分子容闳。
1859年,洪仁玕辗转到达江宁府城(太平军占领期间改称“天京”),洪秀全深知这位堂弟在外多年,见识甚广,非常高兴,先后封他为“干天福”“九门护京主将”“精忠军师”“干王”,总理太平天国割据政权政务。1864年洪仁玕死于南昌。
1864年清朝军队湘军收复江宁府城,汪士铎重回金陵,将自己在金沙井的老宅捐出,不久被改建成了城隍庙。清同治十年开始,这里又成了慈善机构“崇善堂”用房。1945年抗战胜利后,一度改为私立崇善小学并由秦良仪女士主持校务。